我院教师座谈缅怀嵇汝运院士-全讯国际

中文 | english
 
我院教师座谈缅怀嵇汝运院士
发布时间:2010-05-21   访问次数:476   作者:校报记者房树芬

        他为中国化学药理学的创立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;他是国内运用计算机进行药物设计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;几十年来,他一直关心和支持着我校的药学发展以及药学院的创建和成长。为了缅怀刚刚逝世的著名药物化学家嵇汝运院士,5月19日,药学院教师满怀悲痛之情在实验18楼420会议室组织了小型的追思会,副院长唐贇老师主持了会议。 
          嵇汝运先生,1918年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(现属上海市)。1947年后,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。1953年,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,回到了家乡上海,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。1980年,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后改称“院士”)。2010年5月15日辞世,享年92岁。 
          在嵇先生的学术生涯中,除了成功研制出南瓜子氨酸、巯锑钠、二巯基丁二酸钠、青蒿素及衍生物、常咯啉等多种新药外,还在国内创立了化学药理学,在分子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中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并培养、锻炼出一批中青年科研骨干,如陈凯先院士。 
        “在所有的高校中,华理与嵇先生渊源最深。用钱校长的话说,嵇先生是华理药学院的恩人!”唐贇说。1980年,嵇先生作为兼职教授,首次为我校(时称“华东化工学院”)制药专业本科生开课。没有教材,他就不辞辛劳,收集资料,自己编写了《化学药理学》油印教材。这门课,他连续上了四、五年,直到为我校培养出自己的教师为止。由于他在我校、中国药科大学以及其它院校的介绍,化学药理学当时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,而与其内容相同的国外称为“化学生物学”的新学科直到90年代才在国际上兴起。 
        “他当时已经62岁,都评上学部委员了,但是,仍然每周来上课,和讲师、助教一样。”卓超、侯志安,这些当年上过嵇先生课的年轻助教和本科生,如今都已经成为我校的资深专业教师。老师们回忆说,嵇先生在课程内容、教材编写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,因为学生们没上过生物化学、人体解剖课,他上课时都从基本概念讲起,沪地普通话软软的,速度不快不慢,板书又清楚,所以,连不少教师及外单位科技人员也都闻讯赶来听课。 
         座谈中,老师们说,嵇先生非常关心我校的研究生教学,对年轻教师就像父辈一样,在他们遇到困难、感到迷茫的时候,都给予建议和鼓励。据许多老师回忆,嵇先生除了亲自为我校研究生上过四、五年的“药物作用中的化学原理”课程外,还数十次参加我校研究生的论文答辩,作答辩委员会主席,写论文评语,指导学生的研究。最后一次参加的研究生论文答辩,就是2006年虞心红老师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,当时先生已经88岁高龄。忆及当年情景,虞心红等老师都眼睛潮润。 
        “嵇先生当年创立的化学药理学今天已经成为显学,嵇先生的第二代、第三代弟子仅在我们药学院的就有十余人之多,可以说是桃李满园,但他对华理的关怀没有结束。”唐贇老师介绍说,根据先生的愿望,其个人手稿和所有资料都将在整理后赠给我校。“无论是学术,还是教学,他都是我们的楷模。他的逝世,是药学界的损失,也是华理的损失。我们要以感恩之心,把先生高尚的人格、伟大的品性继承、发扬下去,作为对他的告慰。”唐老师的一番话,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。 
         当天参加座谈的还有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徐玉芳、党总支书记王喆和程家高、李洪林、任福正、刘桂霞、李卫华等老师。

 
网站地图